忆郭林练功经验肝癌

寓深邃功理于浅显易行功法之中( 赵成)

一、依切身体验谈郭林气功的特点

我是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离休教师,1972年在广播局淮阳五七干校染上较重的肝炎,曾误认为是结核。当弄清病情认真医治时已转成慢性肝炎:饮食乏味、肚胀如鼓、头痛目眩、夜不能寐,十分痛苦,脸上出现血丝和蜘蛛痣,手上在大小鱼际处出现绯红的肝掌。脾大1—2cm、肝大3—5cm达到中等以上的硬度。做过同位素(Au)扫描有明显的放射亏损,因此曾一度怀疑有肝癌。但过一个月再做扫描已不再见有亏损情况。于是又怀疑前一次测试是仪器出了问题。治疗基本采用保守疗法,继续吃过几个月中药和西药的各种保肝药物,偶尔也尝试过偏方和验方,而比较经常服用的是疏肝止痛丸。虽然诸方努力却无明显效果。往日赖以治愈我好多疾患的家传气功,此刻虽潜心苦练亦见效甚微,心情愈加烦乱急躁。七三年春从干校返京后,经人介绍我有幸在郭林老师亲自指导下习练郭林气功,病情发生根本转机。

郭林老师悉心研究我的病情,指出:你练功多年有一定功底,曾治好了你的许多病患,这说明你练气功是有效的。但现在练功效果所以差,究其原因在于你受到强烈的七情六欲干扰;难平的往事,盘根错节的恶性刺激,沉积脑海深处,造成你身心的严重失衡,气机紊乱。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练什么功法都难以奏效,反而容易出偏。针对我的特殊病因她教我一种定步功法(我依其作用称之为“定步化郁功”)病情大为改观,它仿佛是一把疏通气脉的钥匙,在不断的习练中,身心都在潜移默化地向着良性方向转化。之后,郭林老师又陆续传授我慢步行功、快功、心脏吐音功、头部及穴按等功法。练至月余病情已开始缓解,痛楚减轻,数月后已能做些轻微工作,十几年如一日,不管风雨寒暑,抑或差外旅途从未辍功怠慢。加之不时佐以中西药的配合,终于在1989年干部体检中经大夫认真检查证实,我已经不复存有任何肝病了。这是郭林气功的伟力,也是我不懈练功的回报。

在多年习练郭林气功中,通过个人切身体验,我领悟到一些道理。郭林老师总是率先深解患者病情、病因,研究其患病的综合因素并引导患者以对应的综合办法进行针对性的能动转化。这种引导既有轻重之分又有主次之别。如她见我形骸枯槁、面容憔悴,让我多吃些羊肉、鸡蛋(乌鸡蛋更好)等。并提出饮食起居几方面注意事项。她深知我系社会因素而致病的,故提出改换环境的必要性。我就是依照老师的忠告而调离原单位的,从而减轻了思想负担,同样依照老师的指引,我规定了“生活诸禁”:不论珍馐美味、羊羔美酒、诸多嗜好,凡有碍于病者均列其内。上述种种看似无足轻重的琐事,实为扫清外围障碍、实施总的转变不可缺少的主客观条件。

过去在修行场中,传有这样一句话:“传法不传候”。即泛泛地传授一般法则是可以的,但要涉及到深微、细密带有“量、度”特征的东西是不能轻易传授的。而郭林老师恰恰在这样一个焦点问题上,采取了果敢的“推陈出新”的做法。她总能毫无保留地依据:“因人制宜、辩证施功”的原则,把经反复验证、切实可行的功法和盘托给患者,这既是她功德高尚的体现又是她严谨科学态度的体现;因为科学不仅反对神秘、玄奥,率先明确质的规定性。在上述解决了“病情清”、“功法精”的条件下,自然合乎逻辑地会得出“疗效明”的结论来。千千万万的疾患者转危为安的切身实践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嘛!

下面让我以这样的观点来粗浅地论述一下郭林老师的“定步化郁功”。这个功属于“意念导引”功,是为了转移“顽念”开设的功法。它的预备功的预备功,或称为功前预备功,是在平素行、住、坐、卧间默念四句话“轻轻飘飘、荡荡漾漾、若沉若浮、逍遥自在”。正功前的预备功:松静站立、默数、升降开合等,和做其他功法时无异;其作用是进入气功态。其练功动作也基本上与现在定步行功相近,节奏稍快,相当轻松自如,做功时默念:“我在云中走,我在水里游”,直接收功。由于意守这两句话,故无须以数九的数目前后换脚。可以自由掌握,随意处理。换脚可以进步换亦可退步换。由于是意念导引功,所以收功可按慢步行功的方式做,即上步上丹田三个升降开合、接球代题、揉球、抛球、揉腹回气。

老师给我的这个功法,乍看起来仿佛咒语似的东西究竟其内涵是什么?她不细讲功理,只是说:你如能坚持习练此法,定能有所转机,在长期练功的实践中,伴随身心转化我体验到这个功的深厚理论依据是建筑在双重意念转移原理之上。郭林老师驾驭了人的心理规律、巧妙地引导受功者对于沉积于他们灵魂深处的顽念施行能动的转化。所谓意念转移就是把本来由意念作用于甲的,转移到让它作用于乙。譬如:把玩的意念转移到练功上,把买菜的意念转移到学习上。在生活中这类意念转移现象是经常的、自然的;也是随着事态的演进而比较易于驾驭的。

然而,对于一个饱受摧残、积郁成疾的患者,要转移他几乎凝固了的抑郁心态,那确实是桩极难极难的事啊!因为日积月累的恶性刺激,盘根错节地缠绕在患者意识深处。数不尽的忧伤、愤慨、懊恼和抑郁无法解脱,以至悲观厌世;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此时此刻,自己的克制或亲友的劝解,往往无济于事。有如“杯水车薪”,反而勾起更旺的识火。借助小说、影视、旅游名胜。也常常难于奏效;反而有如借酒消愁、抽刀断水,更加刺激起千万惆怅。

郭林老师的定步“化郁”功,有如春风化雨,在润物细无声中,把凝聚在心底的郁结、愁思,徐徐不停地淡化,以至完全转移过来。所谓巧妙地转移,其特点是不采用对立意念的硬性扭转,而是采取间接类比式意念潜移默化地过渡。当你在行、住、坐、卧中默念:“轻轻飘飘、荡荡漾漾、若沉若浮、逍遥自在”时,这词语同你的抑郁心态并无明显联系。因此,它既不起激助作用,也不起逆反勾挑作用。而是在无意之中不知不觉地把意念中的沉疴消融淡化。练功中优哉游哉的动势和守题的意念活动:“我在云中走,我在水里游”的喃喃默语连绵不断……,更进一步把身心感受融入“云中”、“水里”那样一种无拘无束的轻飘、荡漾、沉浮和逍遥境况之中。就像苏东坡在《赤壁赋》中一段精彩的描述:“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感。这样通过预备功和正功这样两重意念导引,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地向着不断淡化、溶解以至消除这种顽性心态方向转移,展现出柳暗花明的新境。

这就为气机的理顺、元神的入主创造了必要前提。就我个人而言,练此功法是为尔后练各种功法在我身上全面发挥功力的起点。综上所述,所以要说郭林气功的特点:我以为它是以古今中外凡符合科学的东西为手段(哲学、中医学、西医学、生理、心理等理论及方法),对患者进行深入的系统分析,找出致病的症结及其转化条件和方法,从而引导患者进行能动的自控导引。郭林气功这一特点是完全符合并包容于“人体科学”之内,是其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就像任何事物一样,尽管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有弱点和不够完善之处,但展望未来,又可完全信赖,它能通过后继者的努力不断克服弱点和完善自己。

在纪念老师85诞辰的时候,我要由衷的说:我深深地敬慕郭林老师创编的包容深邃的功理、浅显易行的功法及其辩证施功的妙用。伟哉郭林气功!

最后,让我以一首旧日的习作献给我的恩师:

无字难言经,真经皆无字。

亿万寻常事,升华化律知。

古今任我选,择其最优者。

驾驭乾坤转,回归再炼思。

贯通灵魂界,往复无限次。

知行循斯路,实践一往之。

二、“意念”的深涵,心理规律的能动应用

前面已就个人的体验叙述了郭林老师如何巧妙正确地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转化了我几乎凝固了的顽念,进而施以有效的功法为我敞开了身心痊愈的坦途。

然而,这只是一个特例罢了。郭林老师在这个领域的探究远不止如此。她能动驾驭“意念”的功法不仅涉及抗癌、祛病,而且已追踪至百病之沅;不仅涉及日常生活中为防病而必须保持并调整人们的身心平衡,而且也涉及“益智开慧”、“修缺塑美”、“驻华延寿”等更高层次的功法。只是老师在引导学功者进入这些领域时是以其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在强调意念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时,始终坚持无论怎样“神奇”、“微妙”的精神现象其本因都离不开千变万化的物质因素。因此她极力避开神秘和玄奥色彩,尽力以朴素无华的科学思维,人们易懂的生活逻辑来阐述问题。她因人而异以“引而不发跃如也”方式,使学功者在长期练功实践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自自然然地领会其道理,并随其功底的加厚,功力的加强而不断深化。

这是郭林气功的重要特点也是它极大的优点。围绕这个问题,我依自身的体验作如下阐述:

(一)“意念”——充满各种功法中的普遍命题,被巧妙避开或分解进行处理:

老师生前倡导的“三关分度”,既是在一定意义上避开了意念的概念,又是本来是综合于一体之中几种导引加以分解处理的典范。它大大地简化了学功的难度,又极力避免了出偏的可能。以慢步行功而言,它原本就是意念导引功。而老师在对众多初学者只谈及:如何选题、定题、守题;该守什么?不该守什么?怎样守法?要“树三心”、要“松静自然”,甚至内外、高低、远近,她是因人、因病而异进行妥善指导。这些本属于“预备功”,甚至是必要的功前的思想准备;但无不具有“意念”性质。然而,不直接提它,但客观上又自然有序的运用它,要比直接提它而客观上又不善于正确地驾驭它,其效果要好得多了。

再以“吸吸呼”自然行功及“吸呼”快步行功为例:当我们强调“调息”方式时,“意念”必然在“吸吸呼”或“吸呼”之上;而当我们强调“脚跷手摸”的动作时,则“意念”必然是随动,即在动势上。老师之所以在这里不去单另把这些简单有序的“意念”明确地加以提出依旧是减少层次、顺乎自然,有利于初学者掌握这些功法。

但当进入到一定阶段之后,由于练功者的实践积累和对功理、功法自然理解的加深,许多基本功法已能熟练的本能的掌握。上述之许多概念对于练功者已能不言而喻的心领神会。此刻再要提及“意念”之词,就将会进一步促使其明了“意念”在练功中的普遍性,便可以进一步引导练功者更加能动地运用意念导引以实现更深层次的身心修练。

(二)生活化、通俗化是郭林新气功“新”字的本色,在“意念”一词之剖析和运用上亦如此:

俗话说:“字不离母”、“高楼万丈平地起”。郭林老师在论述自己的功理、功法时,总是把气功与生活紧密地关联起来。在述及“意念”的导引和驾驭上,她从不把自己列于超凡入圣的位置上来施恩赐惠于芸芸众生。而总是置身于寻常人之间来现身说法讲述自身之体验。并以此来启发人们会解其意,老师在一次讲课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自述:她从外地回来,乘坐公共汽车又挤又热,不慎把自己一块心爱的小表挤落在地,且又被人踏了几脚。老师拾起被踏坏的小表十分惋惜,也非常生气。于是她老想自己那块表以至练功也练不下去了。她说我虽不是病人,心里也很不痛快呀,太不舒服了!但后来她想到保护性的抑制是练功的条件,心不安神不静如何练好功啊!于是,老师对自己运用了“意念”转移之功法。默默自语:小表啊小表,别跟着我了,你就先躺在抽屉里吧!你伤了,伤的挺重,待我慢慢送你到医院里去治,修治好了后再跟我吧!这样很有感情的、很温和的像哄孩子一样,反复的念叨。果然杂念就不再来了。老师的这番平易唠嗑式的自述,却有极深广的内涵和外延:她把气功源于生活,气功并非玄妙难及,气功对于你、我、他,包括像老师那样造诣极高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就广义而言,平素感遇情思如何驾驭,因势利导,无一例外,均有意念导引含义,均属“气功”范畴之中等等,老师的一席话概之无遗。

由此,自然联及到面向未来医疗模式的转变,它不仅应扩充至“三结合”,亦不仅应扩充至综合治疗,而且必将扩充至包括人生、社会、宇宙的大系统之内,这一见解自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但值得赞颂的是,自从新气功走向社会之初郭林老师的立意、言行,无一不是沿此正确方向开拓着探索着。其中,像“中医、西医、气功之结合”、“三者再加饮食、心理综合治疗”,就是她率先提出的。她重政治:真心实意的拥护共产党,热爱祖国,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她重思想:对学功者、患者做大量的循循善诱的思想转化工作。她以正念至理规劝患者胸襟开阔、却狭、循律、向上、向善;并把这些均统一在辩症施治的功法之中。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早在20多年前在她心中已盛有未来医疗模式的雏形,她是当之无愧的新医疗模式的先驱。

(三)迈向能动驾驭“意念”这一心理规律的更高层次:

远在两千六百多年前我国的大思想家孟子说:“心之官则思”。他给人类大脑的作用下了明晰准确的定义。集古今人类进步思想之大成,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则更充分阐明了“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大脑这种高级特殊物质的功能。人类意识的产生不仅在生理上同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且同劳动生产也是紧密关联的。就是说,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大脑在反映自然、社会的各种事物时,不仅是映像式的反映,也不仅是包络各角度的“全息”式的反映,也不仅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形式与内容的综合反映,而且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能动的、历史的反映。由于时代的进程、人们的社会地位、人们的知识水平所限,纵然对相同的事物,对于人们也可能有各种不尽相同的反映,甚至完全相反的反映。于是,本来是唯一的客观事物,但反映在人们认识上却不仅有朴实、求真与神玄、荒诞之别而且也有“随机、洞微”与“因循、安故”之别。这两者是当前气功界的“两障”,是两个正误极易混淆难加区别的深层问题。

在理解和能动运用“意念”:这一敏感命题上也有类似情形。一方面把它解释为超人、超时空的神秘、玄奥莫测非凡之物,因而如圣徒笃信符咒一样,任意炫夸其效验。虽不明其意却对它无以复加的迷信。这其中自然包括以骗财为生,甚至怀揣更大野心的江湖骗子。相反,另一方面亦有对派生于物质之上,心理现象、心理规律能动作用视为毫不足道,贬之为“心理作用”;更有甚者则打着正统旗号,因循习惯把稍露新质态萌芽的事物均冠之以“迷信”的标签而列为禁区。

郭林老师对此问题十分清醒,她凭借多年练功、教功的切身体验,以科学为依据(苏联巴普罗夫:条件反射的原理)以实践为准绳(自身的、古今典籍所载的和跟随学功的众多患者的实践),果敢而审慎地探索、能动的运用“意念”这一心理的积极因素、心理规律来为现代人们的却病、抗癌、学习、工作和生活美满服务。

如前所述:在对待初学者,她以经反复验证过的练功经验,对症施功地做具体练功指导;综合各种可能掌握的情况:病种、病因、病情、心态、指标等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给以各种相应的功法。这些功法既能避开因不恰当地滥用“意守”,或“意导”而发生偏差,又自然地寓合度的“意导”于具体的“呼吸”或“动势”之中。

当针对一些特殊患者如像我这样经历过非常磨难、承受严重的七情干扰而致病者;抑或在特定的切磋功理、功法的场合,郭林老师也曾不时审慎地专题讲述“意念导引”的功理和功法。譬如,前述的“定步化郁功”(功法从略);又如,带有意念导引词的升降开合功,做功时反复默念:升入云端,手推乌云,采日月之光以补神;神还大地,手推枯木,采大地之花以补气;气沉大海,手推礁石,采大海之灵以补精。大凡用此导引词,必须是在势子娴熟,呼吸自然平和时方可奏效,运用它会更有效地促进调整身心平衡,和增强新陈代谢之功力。

值得缅怀回忆的是1974年春夏之交,郭林老师在东单公园一个角落为一些患者讲功时所说的一番话语。她讲道,练功有四条要领:一是“上虚下实”;二是“松静自然”;三是“火候适宜”;四这是最后一条便是“意气合一”。前三者老师讲解的比较具体,听者一般说也能够理解。然而在讲到最后一条时,她笑了。她说:这个问题是不大好讲的,是须持之以恒地修持几十年后方能悟解其意的。她用了一句武术家的俗语:“意到、气到、力到”,来稍许透出一线“天机”。就是说随着功底的不断加深、功力的不断加强。你能借助“意念”从心所欲地最大限度、最佳地调控自身潜能(物质、能量、信息、意志)来为所追求的真、纯、善、美之目的服务。这里所谓的“最大限度”、“最佳”之词均系建筑于物质及物质运动规律基础之上的,而绝非是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就其本身讲也是一种统计的概括,说明程度和趋势的相对量。

二十年过去了,从我接触气功时间还要远长于此,在长期不懈的修持习练中,果像老师所预见那样,对于“意念”的内涵愈加明晰且获得一些果证。如若让我对老师当年之未尽话语略加补述、解释的话,以生活中许多细例为鉴,小孩做错了事,害羞而脸红,是精神因素激发了血液循环机制的反映;高血压患者一旦生活中受到刺激,血压会陡然升高也是同理;林则徐公堂中一块横幅书写“制怒”二字是引导、提示自己,在焦虑、烦躁之时不至失去方寸;学者的案边的座右铭自然也会催促他时刻不忘夙志;自然界中的奇闻,印度的“狼孩”,被狼掠去抚养的孩子,一旦找回,在他的表情、举止中充满了“狼性”,这是孩子受狼的习性长期熏陶的结果;当女孩惯养的男孩,不但会缺乏阳刚之气,久而久之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其性态。可见,心理的意念活动的能动作用,即使在不自觉的生活领域也是不可低估的。

至于当人们意识到这样心理规律并能动地去运用它,以实现一定目的追求和转化时,其效验就更加卓著了。当人们在极其祥和安静的气功态下,大脑之各种功能均处于极其有序、蓄机待发之最佳状态。此刻无论是记忆系统、思维系统、信传系统抑或“自控”和“能控”系统都达到最敏感程度。当此之时,练功者能动的运用“意向”加以调控身心,必将获得最好的经验。这既是老师所言:“你能借助意念从心所欲”的真谛。即:求志者增其毅,求智者添其慧,求健者却其疾,求寿者延其岁。这样便进入了老师所言:“意气合一”之境地。

上述所言各项在一定相对意义上,在我自身长期练功实践中都获得一定的果证。作为生活气功而言我也坚定的相信,它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然而,从现在气功研究领域所提供的各种实验结果,许多神奇的特异功能者的功能和功力,客观地提出了如何正确的回答这些问题?十分痛惜的是郭林老师已离开我们多年了。我们无法聆听她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但是追溯老师生前的言论、探究的记载,我们有理由做一些揣测性的介绍:①郭林老师生前曾探索提出一种高级功法——“三焦调摄功”,这是一种高级养生功。当时曾在辅导员中试练。据习练此功的广安门辅导站辅导员杨希凯说:这个功很难练,练时产生腹胀现象。我的理解是为达到一定“回返先天”的目的,必须修补“囫囵”之身。不论是练功方法和练功环境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难度大这是其一,此外,正象她本可以进一步切磋独保其身的功法而延寿,可她偏偏呕心沥血去开拓却病抗癌之道。“这非不能也,实不为也”的原因,只能解释为在她看来治病救人是当时的主要矛盾,而不是自己的延年益寿。如果老师活到今天,我想她会有更新的探索,来适应今日之需要的。②在一定的社会进程中,人既非超人就不可能没有局限性。这点对郭林老师也无例外,她自身也存在感觉到的东西却不能理解的矛盾。况现处于“唯象”阶段的气功研究,在谁能穷极到“底”,对未知领域的存、无、可、否,像望穿秋水一样把现象之源一语道破无遗?(就像人们认识任何事物一样,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只能是无穷系列中的一环)但难能可贵的在于郭林老师立意之高洁,治学之严谨,对各种复杂事物她总能向实践中获证,向科学中求解,并不断向更深层次推演下去,时刻不忘为患者康复,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的初心。

她像从天上盗取神火的普罗米修斯,以牺牲自己来温暖人间!

他像移山的愚公,坚信经世代的拓垦,坦途必将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