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医院实习

意拳(大成拳)源流述真

意拳(大成拳)源流述真
林肇伦 著
近来全国一些报刊杂志刊登较多的有关意拳与大成拳的文章,对于意拳源流以及意拳与大成拳之间的关系,颇有争议,各执一词。

笔者自1965年先后拜杨德茂、姚宗勋二先生为师,同时又得到韩樵(韩星桥)、卜恩富、敖硕朋、窦世明等师叔伯的指导,实为笔者之荣幸。杨德茂先生为笔者入意拳门的启蒙老师、姚宗勋先生是我探索意拳奥秘的关键老师,令人终生难忘;韩樵(韩星桥)先生是我近几年因机缘而拜学的意拳中不可多得的前辈,虽名为师伯,然实为老师。由于这些老师和师叔伯者亲身参与不同时期的意拳发展工作,因而使笔者对于意拳(大成拳)的发展脉络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

笔者愿就此机会将案头掌握的资料以及诸位前辈对有关意拳源考和发展的见闻实录加以归纳,并作简要论述和探讨,与同道共识。

意拳,曾名大成拳,是我国年代著名的实战拳学。其内功精微,功技神妙,以耳目一新的功理功法展现于武林之中,同时又以技击著称于世。

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1885—1963年),名政和,字宇僧,别字尼宝,号芗斋,晚年自号“矛盾老人”,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与当时我国拳学巨擘郭云深先生(1822—1898年)所居的马庄相距三华里,两村仅隔一片小树林。据1933—1935年随芗斋先生返故里进行意拳集训的韩樵(韩星桥)、卜恩富两先生介绍,那片小树林就是芗斋先生当年习武之地。小树林旁有井,为芗斋先生习武后擦身冲凉用。树林之中有棵大树,因当年芗斋先生练滑杆已不再长树皮了。由于芗斋先生与郭老相近且有戚谊关系,郭老遂在晚年收芗斋先生为关门弟子,其时与郭老养子郭园先生一同习形意拳。因芗斋先生从小聪敏过人,又锻练刻苦,故很受郭老赞许,得其拳学真髓。正如三十年代出版的《国术名人录》中所述:“能深入形意三摩地者,唯王芗斋一人而已。”郭老也有“非其人不能学,非其人不能授”之叹。因其深得教益,奠定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拳术理论和付诸实践的基础。

芗斋先生认为:“我国拳术有悠久历史,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每个有成就的拳学家,都具有不同的个人风格与擅长,这下是我国拳术之所以源远流长,在历史上虽几经曲折,但始终延续不断,并且直至今天日益繁荣的原因”。芗斋先生对拳理的着眼点并不在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他一生切磋以求的是:从纷杂的表面现象探索和研究贯穿于整个拳术领域里的真谛。

芗斋先生怀有这种宏大的抱负,在1903年前后离乡出游。先后结识了心意六合八法名家吴翼辉、八卦名家刘凤春、太极拳名家杨少侯、五式梅花桩名家刘丕显、六合门名家佟忠义以及同门师兄李存义、周明泰、张占魁、刘卫山等人,从更大的范围和领域里继续学习和研究。也就是此时,京津武术名家李瑞东(人称鼻子李)与芗斋先生试技后败北归故里,自此芗斋名噪武林。1913年,当时的陆军部长靳云鹏,次长齐振林在北京成立陆军部武技教练所,芗斋先生任教务长,武林名家刘文华(刘奇兰先生之子)、尚云祥、孙禄堂、摔跤名家马玉清等在所执教,可谓群英荟萃。芗斋先生的早期学生周子岩(松山)和齐执度都是此时从学技艺。1918年芗斋先生往游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福建等地,曾与河南嵩山少林寺心意把传人恒林大和尚相聚且切磋月余。此时期有缘结识湖南心意派巨擘解铁夫和福建少林寺心意门嫡传方恰庄及鹤拳名家金绍峰等人,进一步获取拳学要旨与真髓。在安徽淮南又巧遇擅鹤拳及健舞的拳学家黄慕樵先生,彼此交流之中尽得健舞要领,以后结合意拳创游龙、鹤戏、惊蛇、挥浪等健舞,并传于弟子。目前所知,仅韩樵(韩星桥)先生等为数不多的弟子能做健舞。根据考证,芗斋先生所创的部分试力,即为意拳溶于黄慕樵先生健舞的肌肉含动力,神存骨起棱的技击写意动作。这段期间,芗斋先生在大江南北遍访当时武林名家,广泛直接地获取我国各地各门派拳术的鲜为人知的材料,并加以归纳分析研究其拳理和内容,充实自己的学识。正是芗斋先生与这些拳学巨擘名家的学术交流和交往才使其为以后创立“意拳”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芗斋先生的衣钵传人姚宗勋先生曾说:“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先生对少林寺的访问,具有重大意义。”芗斋先生本人也说过:“我在国内参学成余里,拜见拳家逾千人,堪称通家者仅有两个半,即湖南解铁夫、福建方恰庄和上海吴翼辉”。现在看来,芗斋先生参学万里,拜见逾千的拳家,始终走的是访问心意门传人这条主线。1925年,芗斋先生携弟子返深县故里,为其师郭昙云深先生扫墓并建碑纪念。之后返回北京,此时(大约四十岁左右)正是芗斋先生拳学成熟和创作旺盛时期,芗斋先生在总结外游收获后,在形意拳基础上,研究、吸收、融汇各家之长,摒弃了延习数百年的套路和固定招式,返朴归真,显示了我国拳术的原貌,并赋予新意。正如韩樵(韩星桥)先生精辟地认为:“芗斋先生的创新,就是高层次的复古。”芗斋先生于1926年在北京倡导意拳。韩先生认为意拳最早期弟子应为齐执度弟兄三人(即齐振林先生三位公子)。不久,芗斋先生去天津太古公司和青年会设帐传授意拳,其时弟子大部分是张光东先生推荐的学生,先后有赵道新、顾小痴、马其昌、郑志松、苗春雨、张宗慧、裘稚和、赵作尧、赵逢尧、张恩桐、卜恩富,号称津门十一杰。此时训练内容已为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七个训练内容。初步形成了朴实无华,没有套路的固定招法的新颖拳术。不同于传统的形意拳。

1928年,芗斋先生应李景林、张之江二先生邀请,带义子赵道新伴张光东先生赴杭州参加第一届国术国考。赵道新先生在比赛中获优胜奖,芗斋先生在大会期间表演了意拳(含试声)试力沧海龙吟,使全场观众和行家赞叹不已。据笔者考,复经姚、韩二师验证:沧海权吟试力就是现在意拳中流行的神龟出水试力和龙吟试声的发展原形。之后又应师兄钱砚堂先生之邀,赴上海授意拳七年,在实践过程中对意拳认识不断提高,其时代表作为1929年出版的《意拳正轨》,此书虽有明显的形意拳痕迹,然而与传统形意拳的理法已有明显的不同。1928—1930年,在上海牛庄路(旧上海先施公司后面)成立“意拳社”正式向社会办学推广意拳。当时在上海的武术名家:赵道新、高振东、朱国禄、朱国祯、张长义、张长信、尤澎熙、韩樵(韩星桥)、卜恩富、王叔和、马建超、宁大椿等人先后拜学意拳。同时登门拜访试艺的中外技击高手络绎不绝,无不悦服而去。当时,芗斋先生击败世界著名拳击家英格的事迹,曾作为人们的佳话而传颂。此时是意拳发展中一个重要时期。“赵道新、高振东、韩樵(韩星桥)、张长信”当时被武林界称为芗斋先生门下“四大金刚”。

为了进一步验证意拳的独特,新颖的训练思想和训练方法,1935年,芗斋先生带领韩樵(韩星桥)、张恩桐、卜恩富及张长信等弟子返河北故里,强化训练,拟组团进行“环球旅行”宣传中国拳术。此间,芗斋先生系统地研究了在新的拳理和独特地训练方法指导下的训练效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站桩、试力、试声、发力、走步、推手、散手七项训练手段。在短短不到一年之中,这几位弟子的拳理、拳功提高极快,两年之后已达到武学的上乘境界。这时,芗斋先生对“意”的理解升华为“矛盾对立统一”的范畴,芗斋先生自号“矛盾老人”以寓此哲理。

1937年,芗斋先生又应北平张玉衡、齐振林两位老先生之邀,赴北平定居。此时,接芗斋先生电报,韩樵(韩星桥)先生由沪来京任助教辅芗斋先生,重点培养姚宗勋。并在四存学会传授意拳。当时分技击与养生两个班。技击班设在姚宗勋先生私人寓所北平西城跨车胡同14号,当时齐白石老人居姚的隔壁跨车胡同13号,齐老与王老又是旧相识,故常至姚宅看望芗斋先生,观看意拳训练和实战练习。齐老曾风趣地对姚宗勋、窦世明等人说:“我与王先生都是‘第一’,学国画找我,学国术找王先生,千万不要再乱找别人了!”齐的弟子李苦禅先生也时常到姚宅参与训练。技击班先后吸收韩星垣、杨德茂、李永琮、窦世诚、敖硕朋、张中、张孚、王斌魁、杨绍庚、李文涛等众多学生。受芗斋先生委托,此时,姚宗勋先生任助教。同时,又开设养生班。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生也参加站桩养生学习。养生班几经易地,最后定在北平太庙(即现在北京劳动节人民文化宫)。养生学生有:秦重三、陈海亭、于永年、布毓昆、秘静克、孙闻青等人,芗斋先生次女王玉芳当时也在养生班随之学习。李少春、马祥麟、王少兰等艺术界名人为充实本身技艺,也先后从学于王芗斋先生。

1939年,芗斋先生为发扬中国拳学真谛,在当时北平《实报》上公开声明:“欢迎武术界人士亲临赐教,以武会友,共同研讨武术发展,借以倡导意拳并阐明拳学真义。”各派名家来访者颇多,包括日本搏击高手八田一郎、泽井健一等在内的中外技击高手,较技后,无不称服,对当时武术界影响极大。芗斋先生的独特、创新理论和实践中先后培养了数批意拳弟子,其入室弟子均在风格技艺上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在不同时期不乏代表人物,春兰秋菊各为一时之秀。对于有成就弟子均赐其名:韩樵(韩星桥)赐道宽、卜恩富赐道魁、张恩桐赐道德、赵逢尧赐道宏、赵恩庆赐道新、姚宗勋赐名“继芗”,示为已之传人,并在扇面上亲笔书诗一首赠予姚先生。这期间代表人物当推姚宗勋先生。姚先生代师比武,先后战胜武培卿、渡边等诸多中外技击高手,名重京师,被誉为青年武术家。

整个四十年代,意拳在其宗师王芗斋先生和以姚宗勋为首的第一代弟子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鼎盛时期。张玉衡、齐振林二位老先生,由于参加站桩养生,实感意拳之奇效。又看到王芗斋的弟子在创新的拳学理论指导下屡胜中外技击高手,都认为芗斋先生的拳学造诣已达高峰,可谓武术之大成。据姚宗勋、韩樵(韩星桥)二先生讲,1940年4月中的一日,张壁(玉衡)先生在四存学会开会时,提议赠意拳名为大成拳,并在《实报》上发表了“大成拳的命名”一文,齐振林先生附议,芗斋先生立即谢辞,但张、齐二老一再坚持。芗斋先生立刻与弟子韩樵(韩星桥)、姚宗勋商议,韩、姚二人认为,张、齐二老为善意赠名,但此名似有傲世之嫌,可能会在武林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同时认为,孔老夫子也是过世之后,后人才追赠大成至圣先师,况且意拳目前是属上升时期,以不称此名,仍以意拳名之为妥。芗斋先生也变为“拳学本无止境,哪有大成之理”,因而在报章上发表讲话解释此说,仍对大成之名谢辞。后因大成之名已在社会流传,芗斋先生又说:“以大成二字名吾拳,欲却之而无从也,随听之而已。”由上可证,芗斋先生本意也是仍名意拳,大成拳仅为随俗之举。这就是意拳又名大成拳之来由。

笔者还从窦世明先生闻知:1947年,芗斋先生为重新恢复意拳名,曾委派窦先生到当进有关部门正式登记注册“意拳研究会”。大约1944年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基础上,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阐述中国拳学真谛,又著其代表作《拳道中枢》(又名《大成拳论》),这是芗斋先生的拳学造诣与日俱增和新颖的拳学进一步发展完善的结果。

从杨德茂、窦世明几位先生处得知:整个四十年代,北平西城跨车胡同14号姚先生寓所成了意拳技击训练的专门场所。自1941年后,芗斋先生就将技击班的普及、推广和交流等工作委托姚先生负责,其训练内容以技击为主兼及养生,芗斋先生不再亲授技击,只是不时来姚宅指导弟子,凡再来向芗斋先生请教技击者。芗斋先生均让其去姚先生处,芗斋先生则专心研究养生健身治病和著书立说以及拳学完善等工作。包括杨德茂、窦世明二先生在内的北京弟子以及泽井、渡边等中外技击家此时均是姚先生具体指导技艺的,姚先生当时被大家尊称“姚师哥”。

据这几位老前辈和几位老师兄介绍:自称王芗斋关门弟子的王选杰,实先就学于姚宗勋先生,因姚先生无暇,故委托杨德茂先生代教。王选杰拜杨先生为师,并经常向李永琮先生请教,亦尊之为师,其间,曾得到过师祖王芗斋先生的偶尔指点。王选杰与杨师相处时间最长,感情最善。王选杰就学于姚宗勋先生时的同学有赵绪泉、白金甲、王金铭、张鸿诚、王铁成等人。

日本柔道、剑道高手泽井健一先生与芗斋先生比武后拜师,也实学于姚宗勋先生。其回国后,在日本创太气拳,教授了数百万名日本和欧美的搏击高手。获欧洲空手道冠军荷兰的克兰巴茨经泽井健一先生精心培养后,轻取日本空手道最大流派极真(流)会会长、日本最著名搏击家大山倍达先生,以后,大山倍达先生也从泽井健一先生学习站桩、试力等训练方法。因此,泽井健一先生在日本被尊为拳圣。八十年代,泽井健一先生先后命佐腾圣二(曾获日本空手道黑带四段位)等几位学生来北京找姚宗勋先生求学拳学真谛。笔者曾受姚师之命,多次指导佐腾圣二介绍,泽井健一先生曾多次对弟子讲:“我的拳学技艺是日本第一。你去中国一定要把世界上拳学最好的技艺学回来。”佐腾圣二受其师之命在北京学艺达两年之久。

1949年后,芗斋先生往来于北京、保定等地,分别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和保定河北省中医研究院等地担任站桩功顾问,并在北京中山公园广泛开展以“站桩功”为主的健身治病工作,潜心研究养生功法,不再培养技击人才。当时,气功名家胡耀贞、秦重三、刘贵珍等人都经常求教于王芗斋先生。从这个意义上看,芗斋先生实为中国近代“气功”的创始人之一。五十年代后,第二代弟子受芗斋先生影响,都潜心研究了健身治病,延年益寿的站桩功。姚宗勋、韩樵(韩星桥)、尤澎熙、王玉芳、杨德茂、于永年、李见宇等人与芗斋先生共同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完善了站桩功疗法。今天,站桩功已作为全国气功主要流派,广泛传播到全国各地和国外以及港澳台湾等地区。
1950年,芗斋先生曾受中华体育总会筹委会所聘,任武术组长职,后因外出保定去职。在

此期间,芗斋先生再度对姚宗勋、杨德茂、杨绍庚等人提出:拳无大成之理,仍称意拳为佳。因而整个第一代弟子一直遵老师之命仍称意拳。但鉴于大成拳之名已广泛流传,又因有些不明其因及别有用心的第二代、第三代弟子称名大成拳,姚先生等第一代弟子也只得听之而已。

八十年代初,意拳传人姚宗勋先生成立北京武协意拳研究会和王老的次女王玉芳女士建立的意拳站桩功研究会,就是尊王芗斋先生之遗训。但他们对大成拳名也并不坚决反对。芗斋先生的第一代、第二代弟子都知道大成拳之名是时代的产物,仅仅是名称叫法不同而已,二名可以共存。

1972年,韩樵(韩星桥)、姚宗勋二先生分别至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体委,用中国传统武术中独特的方法对国家游泳集训队、北京田径队、北京足球队、北京举重队、北京射击队等进行科研实验,以备各项运动训练借鉴应用。韩、姚二老先生与国家体委科研所多次合作进行意念对人体生理影响以及练功态下人体脑电、心电、肌电、皮肤电等生理指标测试的实验,从而为现代体育训练学和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做了一番科学探索,为人体生命科学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些资料目前仍保存在国家体委科研所。他们还多次举办中国传统体育训练学的异同以及相结合等问题,与会人员是一些运动项目的国家队主教练、国家体委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以及国家体委武术工作负责人。同时姚宗勋先生还在北京体委科研所进行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意拳教学和科学实验,并用现代体育运动中的科研成果不断充实意拳,这些在我国老一辈武术家中是不多见的。

意拳发展至今,已流传到全国大部份省市和香港、台湾、澳门、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阿根廷、澳大利亚、苏联等国家和地区,其学术价值越来越为有识之士所认识,其技击和健身治病等应用价值也为国际体育界所推崇、借鉴。